依靠专业团队 弘扬钧瓷文化 推荐大师窑口 助推钧瓷产业!

张国建

添加时间:2022-07-13 浏览次数:1553

不拘绳墨 秀出班行——艺界多面手张国建

 

在禹州市神垕的古镇上,有一个人在省内外的艺术界颇有名气。不论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钧瓷艺术或青铜艺术、雕塑艺术等,凡与艺术有缘的,他样样都懂,无师自通。他叫张国建,一个生活在瓷镇上的普通工匠,被人们称为“艺术奇才”。认识张国建是多年前在神垕的一次诗词朗诵会上。那天,记者一行人坐在他开的车上,他中等身材,轻松而灵动。他诙谐幽默的话语常让我们捧腹大笑。他对神垕镇的深度解说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他的话涉及的艺术方面的知识多而繁杂。

 

 

 

 

上星期去神垕,在古玩市场的旁边,看到有一幅高大恢宏、气势磅礴的毛主席画像。当陪同的镇领导告诉我们这幅画作者是一位叫张国建的本地画家时。我才恍然大悟地想到原来就是多年前认识的那位“司机”。

 

在神垕标志性建筑的牌坊东20米路南的临街上,我们见到了张国建。寒暄过后,我们随他进入一又弯又窄的曲径通幽的过道。进入他居住的院子,让人豁然开朗,偌大的院落干净整齐,一棵弯弯曲曲的石榴树枝叶繁茂,火红的榴花映红了大半个庭院。他家的正院前后、楼上楼下全都是他的工作间,楼上是画室和琴房,房间壁墙上挂满了他画的油画,一架古筝摆放在画室中央;后院右侧是他的钧瓷作坊,工作间不大,但全是他的手工作品,左侧两间房是他的高仿青铜器制作车间,走进去,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远古”。此外,他家还有品茗室、观钧室,众多的艺术元素和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张国建和他的事业无一不乐在其中。

 

天赋加勤奋让他秀出班行

 

张国建在乡亲的记忆中,从小就心灵手巧,画个猫狗,唱个儿歌,他一看一听,立马就模仿起来,且模仿得有模有样。他的父亲爱好古代文学,张国建从小就被父亲“逼”着背会了许多文言文的名篇,从众多的古文献中,张国建了解了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和历史典故。张国建生长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钧瓷之乡,文化底蕴的熏陶和钧瓷工匠的知识与技艺让他从小就耳濡目染。那时,他仿照着从书店里买来的连环画,画个不停。一本近百页的小人书,他只用几天时间就能画完。

 

 

 

 

按照现代科学的解释,天赋是人体基因深处的技能﹐是与生俱来的。张国建有着自己专属的天赋,只不过当时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天赋,凡与艺术有关的,他都很喜欢,并且一看就会,一试就成。

 

乡亲们都知道张国建的一件“吊儿郎当”的故事。那年高考,他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专业考试时,他吹着口哨进的考场,同学们问他准备得咋样,他说,高考美术题难不着他。果然,考试时间只进行了一半,他就吹着口哨出来了。家长急了,责备他:“这是考试呀,你怎么吊儿郎当的!”国建笑着说题太容易了。

 

 

 

很可惜,张国建文化课没过关。虽然没能进入中国最高的美术学府学习,但张国建不后悔,他告诉我们:“没进大学学习,我也一样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落榜后仅二个月,休息调整后的张国建来到了中央电视台,用自己扎实的雕刻技艺配合专业人员为《唐明皇》、《三国演义》等电视剧制作布景和道具。

 

后来,洛阳开发古文化,需要雕塑这方面的人才,张国建来到了洛阳。再后来,福建也要开发某项古文化,经人推荐,他又去了福建。几年间,他的雕塑艺术作品留在了省内外的许多地方。

 

天赋只是成功的基础,而勤奋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张国建父亲是钧瓷瓷厂的科长,张国建少年时期就常到工厂里,在一些废弃的泥土上玩泥巴。他会用泥巴制作各种造型的动物、民居以及瓶瓶罐罐。为了制作的“像模像样”,他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一遍不像就来二遍,二遍不像再来三遍、五遍……一直捏到满意为止。

 

神至之笔的巨作让张国建名声远扬

 

神垕镇有一座大型请示台,2017年,神垕镇想利用它画一幅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报告上报到禹州市委、市政府后,领导们格外重视,因为题材重大,所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内很多知名的画家都不敢承担。

 

初生牛犊不怕虎,名不见经传的张国建接下了这一重要的工作。当时,市里、镇里的领导,包括一些艺术大师们都很担心土生土长在神垕、连正规院校的校门都没进过的张国建不能担当这么重要的任务。

 

为了画好毛主席画像,张国建除了阅读大量的有关记述毛主席的书籍和观看有毛主席场景的电影外,他还仔细揣摩毛主席在画面中的眼神、动作、言谈举止……他在网络上搜索不同时期的毛主席,找来许多有毛主席画像的画报,报纸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准毛主席的气质和特点。他一遍一遍地画草稿,不分白天黑夜,废寝忘食,一遍出来后,画像也很逼真,他找来许多包括领导、艺术家、群众等在内的各类人观看,他们都说很像。但张国建还是认为,没有把主席那种博大的胸襟和气吞山河的伟人气质表现出来。于是,他毁掉草稿继续努力,又画了几十幅,他往往夜里休息时被梦惊醒,几经辗转反侧,穿衣作画,经过多番修改,认真揣摩和研究。3个月后,他终于完成了初稿。在作画时,他选用上等的丙烯作为绘画颜料。丙烯这种颜料,兑水是水粉画,兑油则是油画,颜色均匀,且耐久晒。站在高高的架子上,当时年仅50岁的张国建深感压力,但是,看着公路上人来人往的幸福感,想想这都是毛主席和无数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全国人民奋斗得来的,他满怀信心。经过4天半的时间,他顺利地完成了这幅巨作。

 

 

 

他的艺术独有的特色,使他的作品“众”花竟艳,炰凤烹龙
张国建真诚、谦虚、豪爽、不拘小节,在艺术方面,他的确有天赋和忘我的勤奋,是个虚心、上进的人。在绘画方面,他多次向同行学习、求教、不耻下问,还多次到国内艺术院校进修;在中国美术学院,他拜师秦大虎先生,系统地学习了绘画的各种技法。在钧瓷方面,他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为师,在学得了杨老师的钧瓷设计、制法、上釉等技法后,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古文化中青铜器纹饰与钧瓷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古风”系列为题,纯手工打造高品质的品茗茶具。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火爆出圈”。一群“唐朝胖妇”跳出一支舞蹈,让沉寂1500多年的唐乐舞佣“复活”,而她们身穿三彩色纱衣再现出三彩的“真色”,使历史退去的华彩“重现于世”。然而,就在这天夜里,张国建烧出的一窑钧瓷里,竟与《唐宫夜宴》的三彩纱衣撞了个满怀。有诗人曾曰:“桃红柳绿正月天,乱花渐欲迷人眼。寻钧问钧春何在,翠意盎然在杯间”。这次让唐朝乐舞佣“活起来”的三彩色纱裙,虽然是古代的色调,但经过现代的服装设计,加上现代的数码印花技术,呈现出来一种“古代的时尚”。同样色调运用到国粹钧瓷上也引起了钧瓷界关于釉色的热议。

对于有着多方面艺术才能的张国建来说,高仿青铜器也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他常说,青铜器是点燃华夏文明的火光。每当他铸成青铜器拿起欣赏时,那青色光影交错的瞬间,好像让他亘越古韵,回望经典,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有了这种热爱,他对从事的包括青铜器在内的一切技艺都精益求精,挖掘创新,他在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在同行中也是有很高地位的,青铜鼎、青铜动物、青铜人物等都引起收藏界及艺术界人士的瞩目。

 

张国建目前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高级技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写生会许昌分会会长、许昌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这是社会对张国建在艺术领域取得成绩的肯定。

 

愿张国建这株多面手的艺术之花,开出更多更美的花朵来,为艺术的花苑增添鲜艳色彩。

 




来源 :许昌晨报  / 记者:王婵  / 通讯员:李俊杰

 

 

 

 


艺术家作品鉴赏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点击图片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