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专业团队 弘扬钧瓷文化 推荐大师窑口 助推钧瓷产业!

刘国安

添加时间:2016-03-05 浏览次数:9674

刘国安,汉族,1944年生,禹州市神后镇人,高中文化,工艺美术师职称,中共党员,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现为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陶玻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许昌中国钧瓷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窑口名称    国安钧瓷坊

建窑时间    2011

窑口任职    董事长

窑口地址    禹州市神垕镇灵泉东路

烧成方式    煤烧,柴烧,气烧

常用底款    刘国安作,国安钧瓷,汉刘钧窑

 

成就简述

艺术特色

获奖情况

肖像描述

艺术成就

大师纪事

艺术经历

大师观点

 

 

成就简述

1976年至1992年,刘国安历任钧瓷一厂技术科科长、实验室主任、技术副厂长、厂长等职。在钧瓷的许多重大事件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为钧瓷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刘国安的作品,古朴大方,装饰简练,形体与釉色和谐结合,以自然窑变为魂。他以原钧瓷一厂的釉色为基调,创新而成的《鼓钉钵》、《龙运顺通尊》、《攀登》、《龙耳尊》等器物造型端庄大气,釉质温润如玉,窑变自然天成。他的新作天青釉《鼓钉钵》,器物手拉坯成型,简约大气,弧度优美,底部经过跳刀处理,呈现出美丽的纹饰。上部饰天青釉,釉质玉润透活,釉色纯净浑厚,冰裂纹若隐若现,紫红色的爆斑点恰似锦上添花。

 

肖像描述

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眼睛不大,却时时透出笑意;一脸和善,言行从容,已逾七旬却整天玩微信、说“网语”。他仿佛是一件古拙厚朴的瓷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窑火淬炼,光华暗敛,但轻轻一扣,便是一声声沁人心脾的脆响。

国安钧瓷坊窗外,麦田油绿。不远处的大刘山,闲适安详。年逾七旬的刘国安,还在随着旋坯机的流转,抟土成器,把泥为形。

 

艺术经历

窑火不灭的古镇神垕,流传着众多关于钧瓷的动人故事,钧瓷复烧是其中一个。刘国安的父亲刘保平,是共和国钧瓷恢复和生产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1953年,刘保平受党组织委派组建神垕瓷窑合作一社,并首任主任,党支部书记。1955年,刘保平参加了全国首届陶瓷工作会议。会后,刘保平亲自出马,把钧瓷老艺人卢光东、卢光文等一批钧瓷老艺人从外地请回神垕。此后,共和国钧瓷步入恢复阶段。

196010月,16岁的刘国安初中毕业,被招入神垕陶瓷合作一社细瓷车间钧瓷组,师承钧瓷老艺人卢光东,学习钧瓷配釉、成型、烧成等技艺,为卢光东的第二代艺徒。其弟刘富安(已故,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获得者)第二批入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刘国安与刘富安兄弟二人比学赶帮,均是颇有名气的业务能手。

1976年至1992年,刘国安先后担任钧瓷车间主任、技术科科长、实验室主任、技术副厂长、厂长等职。参与了钧瓷恢复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在钧瓷的许多重大事件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艺术特色

无论是早年工作的国有瓷厂,还是后来的家庭作坊,刘国安始终重视技术研发。他认为,创新是钧瓷发展的最大动力。

早在1963年至1964年,初出茅庐的刘国安就在师傅曹保才的带领下,成功试验出“天青釉带红斑”和宋官窑风格的“铜红釉”。当年,青釉带红斑钧瓷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了省里的重视,各级媒体先后报道,并由此开始了钧瓷的大变革时期。1964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活动中,由神垕陶瓷一社烧制的仿宋代风格的《莲花盆》、《鹅颈瓶》等被放在了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当时的作品釉色鲜美、玉润肥厚,已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刘国安的创新热情进一步迸发,他与一批技术人员群策群力,先后研发了色釉炻瓷和多重彩釉,并亲自实验和组织成功烧制出钧瓷新工艺。1979年,刘国安被选为出席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到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

1983年,担任钧瓷一厂厂长的刘国安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他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来厂里搞工艺研学,开展美术讲座和培训;另一方面,选送有文化基础的年轻职工到外省陶瓷美术学校进修,如中央工艺美院、景德镇陶瓷职工学院等,学习陶瓷工艺和美术知识,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许多年后,当年的学员大多成为神垕各大钧瓷窑口和企业的技术骨干,李欣营、李建峰等“国大师”,都受益于当时厂里的政策。“刘国安主政钧瓷一厂,重视科研、重视人才培养,现在看来,应该是非常值得书写的一部分。”钧瓷文化学者王洪伟说。

 

艺术成就

2011年,作为共和国钧瓷恢复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在本该含怡弄孙的年龄,刘国安再次披卦上阵,将原来的“禹州市永兴利瓷业有限公司钧泰坊”更名为“国安钧瓷坊”,并出任艺术总监,继续为钧瓷的发展发光发热。

年愈七旬的刘国安曾担任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许昌中国钧瓷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等多重职务。2015年,他又获得“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这个姗姗来迟的荣誉,并未让刘国安的心境产生波澜。他在自己的钧瓷坊里,尽情实践着多年来对钧瓷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将脑海中关于钧瓷的创作灵感一一变成现实。

刘国安的作品,古朴大方,装饰简练,形体与釉色和谐结合,以自然窑变为魂。他以原钧瓷一厂的釉色为基调,创新而成的《鼓钉钵》、《龙运顺通尊》、《攀登》、《龙耳尊》等器物造型端庄大气,釉质温润如玉,窑变自然天成。他的新作天青釉《鼓钉钵》,器物手拉坯成型,简约大气,弧度优美,底部经过跳刀处理,呈现出美丽的纹饰。上部饰天青釉,釉质玉润透活,釉色纯净浑厚,冰裂纹若隐若现,紫红色的爆斑点恰似锦上添花。

 

大师观点

做了大半辈子钧瓷的刘国安善于思考,快人快语,他认为,当今是钧瓷发展最好、最快的阶段,能有如今的繁荣局面,是每个钧瓷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每一个钧瓷人发自内心地热爱钧瓷,把钧瓷当成艺术品去做,善待钧瓷,敬畏钧瓷,不断创新,钧瓷艺术才能不断发展。”

谈到当下的创新与未来,这位历经钧瓷恢复与发展的“老厂长”有自己的见解:“首先,创新是钧瓷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创新不能违背钧瓷艺术的本质。钧瓷的特点就是胎质坚实,造型古朴端庄,釉质玉润透活,窑变自然天成。钧瓷的特质决定了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既要重视内涵的表达,同时更应给釉质的流动留足空间,充分展示自然窑变的艺术魅力。其次,奇和怪不是钧瓷的发展方向,这些形式的作品可以适当创作,但不应成为钧瓷的主流。在钧瓷的器型创新上,要繁而有度,言简意明。无序的添添加加,甚至抄袭模仿决不是创新,而是急功近利、浮躁的表现。”

 

获奖情况

1978年,“各种颜色釉”荣获河南省重大科学技术科学奖;

1982年,“色釉炻瓷餐茶具”获许昌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县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4年,刘国安自选科研项目“钧瓷新工艺”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201310月,钧瓷作品《大斗笠—火山口》、《笑脸相迎—青天彩云》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25月,钧瓷作品《笑脸相迎》获第二届河南省钧瓷窑变艺术创新大赛金奖,《益寿瓶》获银奖,作品钧瓷《八钉洗》、《弦与环》、《四海升平尊》、《如意尊》、《荷花边洗》、《曲项向天歌》获最佳创意奖;

20149月,钧瓷作品《大斗笠碗》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鹿头尊》获铜奖;

20179月,刘国安创作的《龙耳尊》获“大禹金奖”。

 

大师纪事

19798月,刘国安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

19935月,刘国安论文《天蓝色钧釉的试验研究》发表于《河北陶瓷》第5期;

1994年,刘国安创建禹州市神垕光华钧瓷厂;

20063月,刘国安编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钧瓷作品集》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61月,刘国安被授予第二届“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点击图片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