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专业团队 弘扬钧瓷文化 推荐大师窑口 助推钧瓷产业!

龙山钧瓷坊苗见旭钧瓷新品印象

添加时间:2020-04-22 浏览次数:5934

 由赏盘又至赏盘,苗见旭的钧瓷创作之路仿佛回到了起点。阳春时节,当记者再次到访钧瓷大师苗见旭的龙山钧瓷坊时,遍布展厅的钧瓷赏盘,无声地展现着苗见旭多年艺术积累所产生的新的艺术火花。

 
微信图片_20200421161620.jpg
 
苗见旭近影
 
 
十余年前,建窑初期经历了数窑失败、陷入茫然的苗见旭,由一件后来取名为《香荷千年》的钧瓷挂盘,重新燃起对钧瓷艺术的无限热情。在其后的十余年间,苗见旭在器型和釉色上不断尝试,烧制出众多在钧瓷界赞誉不断的钧瓷作品。如今,他重新回归,又一次在钧瓷赏盘这个艺术门类,开始了探索。
 
“钧瓷赏盘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艺术造型。在钧瓷界,《寒鸦归林》《凤凰涅槃》等声名远播的钧瓷作品都是赏盘。我进入钧瓷行业烧制出的第一件心仪的作品,就是那件《香荷千年》。”苗见旭说。
 
640.webp.jpg
 
《香荷千年》
 
 
《香荷千年》是苗见旭的得意之作。2005年年初,苗见旭创建龙山钧瓷坊,连烧了四窑,一件像样的产品都没有烧成。第五窑才烧出《香荷千年》。该赏盘荷口造型,以紫红色为底色,上面的白色小圆点密密匝匝,就像一朵成熟的向日葵。器物的左上方有一个圆形的白色斑块,斑块里有蓝色的云带,像极了天上圆圆的月亮。他为赏盘取名为《香荷千年》。
 

妙手摘得荷叶鲜
大珠小珠凝玉盘
若非神火钧窑变
何留清香一千年

            ---苗见旭《香荷千年》
 
 
虽然收获了绝佳之作,但苗见旭并没有坚持走烧制钧瓷赏盘的道路。“赏盘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技术难点,上釉和烧成的要求都很高,且要求创作者具有一定水平的审美能力。赏盘重在‘赏’,这就要求赏盘突出地展现钧瓷的窑变艺术魅力。想要得到一件自然窑变的赏盘,需要在成型、施釉、烧成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能力。”苗见旭说,他曾在建窑初期烧制了很多赏盘,但是要么炸片,要么流动性不强,人工痕迹明显,所以他暂时放下了在钧瓷赏盘上的探索。
 
 
微信图片_20200421161653.jpg
 
苗见旭作品
 
 
其后的数年间,苗见旭在钧瓷艺术上积极探索,研究釉色,探索窑变的规律,烧制出了《祥龙鼎》《龙凤呈祥》《泰尊》等作品,在钧瓷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但苗见旭并没有忘记钧瓷赏盘。2019年下半年,苗见旭重新开始在钧瓷赏盘上进行探索。
 
 
微信图片_20200421161658.jpg
 
苗见旭作品
 
 
 
在苗见旭看来,烧制钧瓷不能跟风,作品应有个人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购置了滚压成型机,在赏盘的基础成型环节实现了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为了体现个人特色,解决炸片难题,苗见旭在赏盘内部使用了浮雕技艺,既解决了技术难题,又极大地拓展了钧瓷赏盘的艺术表现形式。
 
微信图片_20200421161701.jpg
苗见旭作品
 
苗见旭在赏盘内部采用浮雕技艺,加上自然的釉色和精巧的施釉工艺,呈现出红梅映雪、佛手拈花等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形式看似简单,其实考验的是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创作技艺。在赏盘内部装饰什么样的浮雕,需要创作者自己把握。而如何在相似的浮雕周围呈现不同的釉色,需要创作者不断提升施釉技术。”苗见旭说,他在床头放了一个笔记本,只要灵感来了,就会立刻记下来。
 
 
微信图片_20200421161705.jpg
 
苗见旭作品
 
 
为了实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艺术效果,苗见旭在釉料的调配上,实验了很多次,并最终实现了月白色调和鹦哥绿色调的巧妙结合,加上其自创的施釉方法,才最终烧制出了诗词中的绝佳意境。“将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结合起来,是我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苗见旭说
 
“从宋诗旁逸斜出的疏影,带着王安石墙角的暗香,雪光与月色的掩映,浮动我心底清浅的春水。”这是诗人周新红为苗见旭钧瓷赏盘新品写下的美妙诗句。以钧瓷赏盘为新的起点,苗见旭的艺术思路有着更加广阔的展现空间。
 
 
本文原载于2020年4月21日《许昌晨报》13版
作者:王增阳 信息来源:许昌晨报 13版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点击图片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