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专业团队 弘扬钧瓷文化 推荐大师窑口 助推钧瓷产业!

皇天垕土钧瓷魂

添加时间:2019-03-11 浏览次数:3433

瓷器之于中国,从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可以尽知。而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其中以钧瓷为首,谓瓷之君也。其它瓷器上可供于贵宦高堂,下可用于布衣陋室,唯钧瓷自帝室之下,民间罕见,其因在于自唐代起就不准陪葬,在宋徽宗起更是被历代帝王钦定为御用珍品,入主宫廷,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私藏,官窑所产钧瓷,出窑后只挑选36件钧瓷,上供皇室,作为御用品。其余瓷器一律砸碎深埋。因此,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盛誉。

 

双系罐.jpg

双系罐 | 杨国政作品

 

钧瓷之所以名贵,首先得益于中原那片人杰地灵和皇天垕土的孕育。在今河南禹州市神垕镇以它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形成了独特的烧制钧瓷的资源。天然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其次在于它有百看不厌的艺术魅力,其釉色是窑变自然形成而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正所谓“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神垕镇自唐代以来至今都是产生钧瓷之地,“神垕”原名“神后”,北宋末年,该地所产钧瓷为徽宗所钟爱,亲题“神钧宝瓷”“精妙绝品”,并题封“神垕”而得名,“神垕”之意以示天下皆崇神后之土。后神垕镇形成了庞大的窑系,成为钧陶瓷生产最集中的地区,随着当地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聚居区在整个狭窄的盆地内铺陈开来,并逐渐形成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等几个山庄后在千年的历史中慢慢形成了神垕镇。

 

神垕镇.jpg

神垕镇

 

由明清时期流行一首民谣可见其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观:“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而今那繁华是否依旧,有好友相陪,自是激起我探访一番千年古镇的心情,即使当年的盛景不在,想那也有一叶风情、一片记忆可以撷取……

 

从禹州市向西驱车而行,渐渐的感觉到了山恋的起伏。其实,神垕镇历史非常的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文明居住的记载,由于四面环山,所以,这里世代相居的人们主要从事农耕和冶陶。该镇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凤阳山,南有大刘山,北有云盖山,东西走向横亘在中部的乾明山把全镇分成两个狭窄的盆地,中间有小清河和驺虞河流过,真真是一个山环水抱、物华天宝的风水宝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态势曾经有过四次皇封的荣耀,显然,“垕”字仅为此镇而独用,并被后人理解为具有皇天厚土之意,足以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增加了许多的神秘的色彩。

 

神垕古镇.jpg

神垕古镇

 

午后,走在古老小镇的街巷中,它的颜色褪落得一片灰色,无论是从青砖墙面的裂缝和瓦屋面透出的莠草,还是墙上的蔓藤和墙角的苔藓。都已证明它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而今略显清净破落的幽深老街,依然可以看出当年老街两侧店铺林立的繁华景象。

 

沿着这条东西走向的街巷我们可以看到保存比较完整的各家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温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楼、古民居、伯灵翁庙、邓禹楼等尽然风霜饱受沧桑的老屋位列街巷的南北两旁。

 

0092ae715829deb2a0264154833bbffe.jpg

古民居

 

看着街巷两旁笼盔的身影,像古老钧瓷的精灵层层叠叠的点缀在古街两旁的院落上、老屋中,以及幽幽长长的街巷中,一种充斥着浓厚的古陶瓷文化的气息迎面拂来。笼盔是一种圆筒状土黄色的陶器,长四五十厘米,一端为直口,一端为圆口,筒身有一圈一圈的纹路。“直口是用来装烧碗盘的泥坯的,圆口是烧窑时进窑火的通气口,老窑工们都把它叫做笼盔头”,由于当地用这种笼盔烧制钧瓷历史久远,当它越积越多时,废弃的笼盔被广泛使用,当地的人们便用它垒建一般的房舍、窑炉、作坊、围墙等。

 

LOCAL201704080943000206045562936.jpg

笼盔垒墙

 

笼盔垒墙一般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为竖立,一种为卧式。垒建院落围墙多采用前一种方式,一般都是大口向下,一个个向上垒砌,一列列左右排开,像在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瓷都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笼盔列与列之间用泥巴填补,一个个圆形的古铜色笼盔和褐色泥巴相间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几何图案和色调,充满了古色古香的乡土气息的浓郁的瓷都特色,在建筑史上陶坯被用于建筑,无疑是地域风貌的一大特色,我们行走在神垕镇的大街小巷,这种象征神垕钧瓷烧制历史年轮的东西,引领我们走进了这个千年古镇的历史深处……

 

作者简介:史文小筑,建筑工程文化学者、文学爱好者,现居上海。长期致力于近代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方面的技术实践及技术理论的研究与方法总结。

作者:史文小筑 信息来源:钧瓷网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点击图片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