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专业团队 弘扬钧瓷文化 推荐大师窑口 助推钧瓷产业!

“云蒸霞蔚”小茶洗

添加时间:2016-08-16 浏览次数:7326

1.jpg

鉴赏:这个中原烧作品我们为它起名“云蒸霞蔚”小茶洗,茶洗釉面朦胧,似早晨的湖面,水波潋滟,云雾蒸腾,口沿一圈有着自然褶皱,这些褶皱可能来自窑内那把滚烫的“大手”,一点一滴地塑造着这些细微的肌理。而铜花釉的釉面暗纹划分好像刚刚安定的“诸侯几国”,看着它们就可以想象釉水在窑中撕扯着、呐喊着,几经奔走终于结束乱斗,各自为政,这割裂的国土上有田地,有河流,更有着好似仙境的白色云雾环绕。而这釉面上凸起的气泡,便是那战争无法抹去的“伤痕”吧。

茶洗不大,正适合作为倾倒茶渣的器皿,配上这耐人寻味的釉色,也许你的茶台上正少这一个小故事呢。

实践:一件件作品造型、釉色都颇具艺术感,壶、杯、花插样样俱全,点缀着茶生活的美丽细节,这便是“运增窑”的柴烧钧瓷。张运增喜欢“玩”瓷,从泥料到造型再到釉面,都打破常规,追求变化和人文美感。

 “我认为现在的中国人不缺产品,缺的是个性化艺术品。好在没有成名成家的野心,没有对结果的期待和执念,单纯地享受制作过程,所以也不着急,想着只要不停练习,总归有学会的一天。把自己交给时间,反正后半辈子打算跟泥巴耗下去了”,张运增笑道,“毕竟是全手工柴烧,速度慢,成品率很低。”

他坚持用手来塑形,这减慢了制作的速度,却能注入更多心思,尤其享受手捏的过程。完全靠手捏制作出的陶器,形状上可能不够规则,碗口也不圆,“没一样完全对称,却有一种稀缺的纯真”,也许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张运增才能做得出好的作品。

延伸:在陶瓷工艺发展史上,柴烧是煤烧、气烧出现之前的烧制方式。烧成速度慢,火候不好控制,成品率低,釉色常呈现难以预料的效果。而这非人力所能为的难以预料,正是柴烧的独特魅力所在。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柴烧以其独有的艺术个性受到市场追捧,牢牢占据高端市场。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市场也俘获了越来越多的茶人茶客和陶瓷艺术爱好者。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中原,对于今天的中原陶瓷人来说,柴烧的工艺也并不陌生,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年轻的中原陶瓷人在柴烧领域做出大胆尝试,且成绩斐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并不久远的将来,中原柴烧,将成为响亮的品牌。

 

作者:刘芳溪/文 许俊文/摄影 信息来源:大河报(B14版)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点击图片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