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专业团队 弘扬钧瓷文化 推荐大师窑口 助推钧瓷产业!

钧瓷的文献记载和文化构建始于何时?

添加时间:2016-07-22 浏览次数:7145
钧瓷被认为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但宋元文献中却未见片文记载,这是长期以来对钧窑的历史及创烧年代多有争议的关键所在。
钧瓷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吕震等人编撰的《宣德鼎彝谱》一书,书中有“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的记载。内府指明代宫廷。从那时起,始有钧瓷之名,这也是目前查到的最早见诸书端的有关钧瓷记载。到了明万历年间始见有关钧窑的具体描述。清朝文献开始明确指出钧窑始烧年代是北宋。如嘉庆年间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卷六《镇仿古窑考》云:“钧窑,亦宋初所烧,出钧台,钧台宋亦称钧州,即今河南之禹州也。”此外,朱琰的《陶说》、陈浏的《陶雅》,以及清末民初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籍中开始对钧瓷、钧窑有了较多的描述。
20世纪30年代,故宫博物院瓷器馆馆长郭葆昌出版了《瓷器概说》,这是第一部对外介绍中国陶瓷的著作。民国著名陶瓷专家吴仁敬、辛安潮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则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陶瓷史专著。这两本在当时最具影响的陶瓷著作,进一步肯定了钧瓷产生的年代为北宋。此后,钧瓷的“北宋说”被广为采纳,几成定论。
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的研究和理论构建初具规模,但多以国内知名的陶瓷专家为主。故宫博物院叶喆民的《河南禹县古窑址调查记略》、陈万里的《禹州之行》、李辉柄的《钧窑的性质及其创烧年代》,以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青云的《河南省禹县钧台窑址的发掘》等文章的发表,使钧瓷的研究引人注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 1982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陶瓷》(冯先铭著,199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陶瓷史》(叶喆民著,2006年1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等几部中国最权威的陶瓷通史,都将钧瓷列入宋代五大名瓷之中,并有大篇幅的相关钧瓷的介绍与论述。
1987年,神垕镇钧瓷艺人晋佩章,借用前人多年的考古和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资料及历代民间传说,将钧瓷的历史沿革、工艺特色及成就汇集成册,以《钧窑史话》为名,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并面向全国发行。尽管该书是一本薄薄的册子,但作为第一部介绍钧瓷的专著,对钧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钧瓷知识的普及与钧瓷文化的进一步构建,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神垕钧瓷艺人苗锡锦主编的《钧瓷志》为重要标志,钧瓷研究人员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钧瓷的研究多以国内乃至国外的陶瓷专家为主,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窑口的挖掘与瓷片的成色与发现上,而见诸报端的文章基本圈定在十分有限的阅读范围。1999年后,当地的文化工作者、钧瓷艺人开始充当重要角色。随着《钧瓷志》、《钧窑》、《中国钧瓷艺术》、《追根求源话钧瓷》、《钧台窑发现与探索》、《中国钧瓷》、《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中国历代钧瓷釉色》、《中国当代钧瓷名家》等书籍的出版发行,钧瓷文化的构建与传播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作者:李争鸣 信息来源:《追根求源话钧瓷》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点击图片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