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专业团队 弘扬钧瓷文化 推荐大师窑口 助推钧瓷产业!

钧瓷特殊的 “铜口铁足”

添加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82

 

 

经常欣赏钧瓷的人,可能都会发现,钧瓷产品的口部和底部,总是以褐色呈现,很多钧瓷都会出现这个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钧瓷的“铜口铁足” “铜口”,钧瓷口部多呈褐黄色,似黄铜之色而得名。“铁足”,底部多呈酱褐色,色深似铁色而得名。“铜口铁足”是钧瓷胎质的外在表现。

 

“铁足”的形成,主要与钧瓷的胎质和烧成气氛有关。
钧瓷胎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铁质,在还原气氛下高温烧成,胎体的表面无釉处就会形成一层褐色,而胎体的内部则形成灰色,胎中铁的含量越高,形成的酱褐色和灰色就越深。此外,装烧时所用的垫饼往往用含铁量很高的耐火土制成,高温烧成时,铁质从垫饼扩散到底足处,也会形成铁足。
当然,如果胎中的含铁量很少,或者不用还原气氛烧成的话,就不会形成铁足。例如宋钧官窑出土的瓷器中,有的足部胎体无论外观或是断面均呈黄色,就是烧成时气氛氧化的结果。

 

 

 

“铜口”的形成,除与铁足的形成原因相同外,还与钧釉的“脱口”有关。

 

在高温下,产品口部的钧釉由于流动而变薄,同时釉的透明度提高,可透过釉层看到胎体,凡是产品造型的凸棱之处都有这种现象,这就是常说的“脱口”和“出筋”。脱口之处由于釉层较薄,釉中的铜量、铁量较少而不会呈现红色和青蓝色,胎与釉反应的结果,就会呈现出褐黄色,即“铜口”。

 

 

 

以前人们为了掩饰钧瓷产品底部无釉的现象,会在底部涂“芝麻酱底”,类似芝麻酱的一种釉的颜色,也叫芝麻酱釉。这种釉稀,一般是青蓝色釉,由于釉层很薄,烧成时与胎表面反应而呈芝麻酱色。

涂芝麻酱釉的目的是为了底部美观。后来芝麻酱底就作为钧瓷的一种特征保留了下来。新中国恢复钧瓷生产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钧瓷产品的底部基本上都上有芝麻酱釉。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产的钧瓷就不是如此,有好多产品的底部无釉而直接露出泥胎的本色——“铁足”。


来源 | 与钧同乐

 


作者:钧瓷网 信息来源:与钧同乐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点击图片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