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专业团队 弘扬钧瓷文化 推荐大师窑口 助推钧瓷产业!

李胜强:因爱结缘的艺术人生

添加时间:2019-02-21 浏览次数:3524

 

大师简介

 

640.webp (3).jpg

李胜强,男,1974年出生于禹州市神垕镇。1994年进入禹州市杨志钧瓷艺术工作室工作,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为师,学习传统钧瓷制作技艺,并与杨志的女儿杨晓平结为夫妻。现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李胜强钧瓷艺术工作室主任。

 

窑口名称  李胜强钧瓷艺术工作室

建窑时间  2007年

窑口任职  主任

窑口地址  神垕镇汽车站东200米

烧成方式  煤烧、气烧

常用底款  李胜强,李胜强、杨晓平制

 

李胜强  底款1.jpg

李胜强作品底款

 

 

成就简述

 

在跟随杨志大师学艺的过程中,李胜强对钧瓷有了独到的感悟。他认为,做钧瓷应敬古,但不能一味仿古,要走继承创新之路。

 

日月同辉.jpg

日月同辉 | 李胜强作品

 

与老一代的钧瓷艺人相比,李胜强不仅重视实践,还十分重视向书本学习。在他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上百本专业书籍。多年来,李胜强夫妇怀着对钧瓷艺术的虔诚与敬畏,依托传统钧瓷釉种,通过反复试验,相继研发出了“羽毛釉”“龟背釉”“翡翠红釉”“雪舞银龙釉”等釉色。

 

李胜强的作品,从器型设计到釉色搭配,都富有独特的型釉艺术语言,作品从生活中的点滴体悟发源,向人们铺开经过精心构思的精美立体画卷,讲述切中心弦的传说、故事和心语,体现自然美、艺术美、理想美,体现出包容万物的胸怀和对生命、自然的关注。

 

 

肖像素描

 

竖发,浓眉,话语铿锵,举止沉稳。与李胜强大师交流,会发现他是一位貌似粗豪实则细致的人。一谈起钧瓷艺术,他仿佛进入了一种“创作”状态,从眼神中透出充满自信的笑意。

 

 

艺术经历

 

李胜强最初结缘钧瓷与他的妻子杨晓平有关。

 

1974年,杨晓平出生于神垕镇一个钧瓷世家,几代先辈都是钧瓷艺人。杨晓平的父亲杨志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以精湛的钧瓷烧制技艺闻名于世。杨晓平从小跟随父亲,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有较为扎实的创作功底,获得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她的作品,新颖别致、简洁大气,富有钧瓷女艺人独特的艺术语言。

 

桃洗 杨晓平作品.webp.jpg

桃洗 | 杨晓平作品

 

20余年前,李胜强与杨晓平相恋,李胜强与钧瓷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瑰丽多彩的钧瓷让他着迷,他有了学习烧制钧瓷的冲动。结婚以后,在妻子的支持下,他辞去体面而稳定工作,一门心思学做钧瓷。

 

640.webp (2).jpg

杨晓平

 

在杨志大师的指导下,李胜强从基础知识学起,重视传统技艺实践,勤学苦练拉坯技艺,认真钻研生产的每个技术环节和细节。他苦练传统手拉坯技艺,潜心研究新釉种,特别注重探索浸釉、喷釉、抹釉和醮釉等施釉过程中的规律,并在传承传统技艺中大胆创新。

 

旭日山河 杨晓平作品.webp.jpg

旭日山河 | 杨晓平作品

 

2001年,年轻的李胜强开始崭露头角,作品《出戟尊》《斗笠碗》《玄纹瓶》《荷口玉壶春》同获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珍品奖。随后,相继创作的《莲座瓶》《步步高升》《琴瓶》等得意之作,又摘大奖。

 

2007年,李胜强和杨晓平创建了李胜强钧瓷艺术工作室。夫妇俩的一个共同的想法是,要站在父辈的肩膀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钧瓷之路。

 

 

艺术特色

 

在跟随杨志大师学艺的过程中,李胜强对钧瓷有了独到的感悟。他认为,做钧瓷应敬古,但不能一味仿古,要走继承创新之路。

 

与老一代的钧瓷艺人相比,李胜强不仅重视实践,还十分重视向书本学习。在他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上百本专业书籍。其中,《青铜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鉴赏》《景德镇瓷板画精品鉴识》《中国工艺美术馆雕刻艺术珍品集》等是他经常翻看的书,书中留下了许多旁批的痕迹。“大漠波涛热浪涌,楼兰文明没其中。钧窑炉火千年红,吾求技艺添春风。”李胜强在一个笔记本中,工整地用一首首小诗记录下他的创作灵感,抒发着自己对钧艺孜孜追求的情怀。

 

李胜强 皇冠.jpg

皇冠 | 李胜强作品

 

李胜强坚持创新,在传统、经典的钧瓷器型上进行发挥、改变。他坚持传统手拉坯技艺,创作过程中潜心研究手拉坯技艺及钧瓷新釉种的开发,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从表现形式上,积极追求新创意,彰显简洁、自然之美。在创作工艺上,李胜强敢于引入新工艺,器型不拘一格,釉色天马行空。

 

李胜强重视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融合,让钧瓷艺术语言诠释钧瓷新的发展与无限可能。在当代,重塑陶瓷艺术语言,要有相对应的文化契合点,钧瓷亦然。李胜强基于这个理念,以钧瓷语言自然淳朴、返璞归真、直指人心为美,将钧瓷独特的窑变艺术融入中华道家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同时让作品如同绘画、雕塑、诗歌等诸多艺术门类一样,成为彰显艺术情怀的载体。

 

李胜强的作品,从器型设计到釉色搭配,都富有独特的型釉艺术语言,作品从生活中的点滴体悟发源,向人们铺开经过精心构思的精美立体画卷,讲述切中心弦的传说、故事和心语,体现自然美、艺术美、理想美,体现出包容万物的胸怀和对生命、自然的关注。

 

楼兰泉语.jpg

楼兰泉语 | 李胜强作品

 

作品《楼兰泉语》,采用传统手拉坯成型,简练端庄,装饰手法新颖,中间口部表现为小口凸起红色钧釉,平面以跳刀融合,外围饰以月白釉色。观赏者能体会到,火红太阳炙烤下的层层沙浪,绵延环绕,掩盖了神秘的楼兰古城,遥望远处,一泓潺潺流淌的月牙泉给干渴、绝望的探索者带来惊喜与生机。作品通过对传说的重构与艺术表达,向人们传递出强烈的审美愉悦感。

 

天地钵.jpg

天地钵 | 李胜强作品

 

作品《天地钵》,以传统钵为原型,手拉坯成型,不加任何耳饰,弧度优美、简约、大气。内饰天青釉;外部保持泥土的色泽,以“粘泥手法”处理过的表面,如山脊纵横的火星平原,细看山峦起伏,整体看又浑圆大方,恰似横看成岭,纵看是钵。上有天青釉,玉润如浩瀚蓝天,碧色如洗;下有莽莽大地,山峦起伏,浑然合一,故名《天地钵》。

 

西域佛音.jpg

西域佛音 | 李胜强作品

 

作品《西域佛音》,反映了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喧嚣之中,人们内心对宁静的渴望。李胜强为了找准设计灵感,专程前往藏区体验生活,观察转经者一圈圈拨动经筒时的忘我,感受串串佛音给予心灵的洗礼。传统手拉坯工艺制作;肩部饰以跳刀纹装饰,寓示涤荡心灵的转经声,又暗示佛光彻照;莹润的釉色宛如圣洁的西域霞光。作品整体端庄、肃穆,透出宁静安详、且共从容的人生况味。

 

 

大师观点

 

型是艺术品的躯体,思想是其灵魂,文化是其生命,这是李胜强一直坚持的观点。从艺术创作来说,作品就是艺术家技艺和艺术水平的绝佳载体。

 

钧瓷的传统器型与釉色,是一代代钧瓷艺人艰辛探索,根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演绎的经典之作,也是祖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前人艺术成就很难突破,我们要想创新与超越,也必须按照道法自然的规律,结合当代的审美理念,才能创作出有自己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艺术成就

 

李胜强以“羽毛釉”“龟背釉”和《日月同辉》《西域佛音》等创新釉色、器型作品享誉业界。在李胜强看来,作品是技艺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任何时期、任何瓷种的进步都离不开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传承。钧瓷造型和其他器物一样,是人们表达文化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具体的物质载体,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承载了不同的政治倾向、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

 

多年来,李胜强夫妇怀着对钧瓷艺术的虔诚与敬畏,依托传统钧瓷釉种,通过反复试验,相继研发出了“羽毛釉”“龟背釉”“翡翠红釉”“雪舞银龙釉”等釉色。

 

攀登(雪舞银龙釉).webp.jpg

攀登(雪舞银龙釉) | 李胜强作品

 

发明“羽毛釉”,仿佛一段传奇。有一天入窑烧钧瓷,突然山雨倾盆而下,从屋顶渗下的雨水溅上正要入窑的坯体,使表面釉层显得坑坑洼洼。“按理说,这一批已经是不能烧了。但当时有种强烈的冲动把它烧出来。”李胜强回忆说,他尝试进行补釉,在多次实验以后,出窑时,那些有雨水的地方出现了雨点状的淡色斑斓,均匀铺开,好似片片羽毛飘飞,动人至极。这种偶然天成的釉色后来被命名为“羽毛釉”,经过长时间的试验摸索,李胜强总结出了“羽毛釉”的烧制规律,使其成熟,深受业界好评。

 

《天地钵》《西域佛音》《日月同辉》《楼兰泉语》等原创精品,充分展示了李胜强在钧瓷创新上的成就。他的作品深受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地钧瓷藏家青睐,40多件代表作先后获得全国各项大奖。

 

李胜强 旭日东升.jpg

旭日东升 | 李胜强作品

 

“任何艺术,没有形体就没有形象。钧瓷的核心是釉色,釉色在火中的变化是核心与灵魂。正是有了万千变化,钧瓷才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杨晓平从女性视角出发,为钧瓷的创作努力开拓另一种思路。《孔雀开屏》《春回大地》《瑞兽呈祥》……一件件构思巧妙的作品,充分显示着杨晓平独特的创作理念。

 

640.webp (1).jpg

孔雀开屏 | 杨晓平作品

 

站在成就的路口回看过去,李胜强仿佛觉得自己经历了一场始于爱情邂逅的宿命之旅,所有的偶遇都是必然。那些美丽的钧釉、隽永的器型,似乎从来就存在于钧艺长河之中,只待有缘人发掘。

 

640.webp.jpg

 

 

大师纪事

 

1994年至2000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钧瓷艺术创作室学习传统手拉坯技艺。

 

2001年,作品《出戟尊》荣获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珍品奖。

 

2001年,作品《斗笠碗》荣获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珍品奖。

 

2001年,作品《玄纹瓶》荣获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珍品奖。

 

2001年,作品《荷口玉壶春》荣获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珍品奖。

 

2004年,作品《莲座瓶》荣获河南省首届中国钧瓷精品展珍品奖。

 

2005年,作品《步步高升》荣获中国钧瓷精品展评会精品奖。

 

2005年,作品《琴瓶》荣获中国钧瓷精品展评会精品奖。

 

2007年,创建李胜强钧瓷艺术工作室。

 

2009年,作品《日月同辉》荣获河南省艺术陶瓷作品展珍品奖。

 

2009年,作品《小口瓶》荣获河南省艺术陶瓷作品展精品奖。

 

2011年,作品《日月同辉》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1年10月,在《中国商报》发表与时俱进《钧瓷产业探索发现新思路》论文。

 

2013年5月,在《管理学家》杂志社发表《钧瓷产业的发展与传承》论文。

 

2014年,在《名师出高徒》手拉坯技艺大赛中荣获银奖。

 

2014年,作品《旭日东升》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4年,作品《皇冠》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

 

2014年,作品《桃洗》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

 

2014年,作品《长颈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5年,作品《攀登》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5年,作品《盛世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5年,作品《春回大地》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铜奖。

 

2015年,作品《瑞兽呈祥》在第五届中国陶瓷“大地奖”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5年,作品《日月同辉》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

 

2015年,作品《天地钵》为弘扬焦裕禄精神精心创作,并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捐献给河南省兰考博物馆。

 

2015年,作品《旭日东升》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奖。

 

2016年,作品《西域佛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6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陶瓷手工成型)比赛二等奖。

 

2016年,作品《水中花》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作品评比银奖。

 

2016年,作品《楼兰泉语》荣获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银奖。

 

2018年,作品《日月同辉》获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

 

 

 

 

作品赏析

 

春暖花开.webp.jpg

春暖花开

 

千岛竞秀.jpg

千岛竞秀

 

玉暖冰河.jpg

玉暖冰河

 

洞天悟道.jpg

洞天悟道

 

达摩渡江.jpg

达摩渡江

 

湖光山色.jpg

湖光山色

 

奇峰竞秀.jpg

奇峰竞秀

 

生命.jpg

生命

 

圆满.jpg

圆满

 

琵琶瓶.jpg

琵琶瓶

 

知音.jpg

知音

 

 

资料来源钧瓷网,转载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钧瓷网 信息来源:钧瓷网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点击图片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