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简介
张文建,男,汉族,1962年2月生,禹州市神垕镇人。1979年在禹州市神垕镇新华瓷厂学习陶瓷工艺,1981年,在禹州市钧瓷一厂工作。2008创建博古堂钧瓷坊。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原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理事、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民间艺术美术大师。
窑口名称:博古堂钧瓷坊
窑口地址:禹州市神垕镇镇后街
建窑时间:2008年
烧成方式:柴烧,煤烧
窑口任职:董事长
常用底款:博古堂制 张文建
张文建作品底款
成就简述
张文建常年坚持用柴窑烧制钧瓷,偶尔也用煤窑。常年使用的钧釉只有两种,一是当年钧瓷二厂最常用的钧红釉,一种是炉钧釉。其造型基本为传统器型,古朴端庄,釉色肥润,大气厚重。他的窑口取名博古堂,就是寓意向传统经典致敬,传承传统经典,弘扬传统钧瓷艺术。
张文建作品《吉利瓶》
张文建的钧瓷色釉迥异于与其他窑口,在于他的4个坚持:坚持用原钧瓷二厂最常用的钧红釉,坚持传统工艺,坚持传统造型,坚持用柴烧制。他选用的木柴,是特意从鲁山西部山区购进的含热量高的优质栗木;他聘请的烧窑师傅是神垕有名“烧窑匠”,同时要求釉烧的温度不低于1300℃。
肖像素描
从神垕镇政府东邻的一条小巷依势北上,走不远就到了博古堂钧瓷坊。在大门口给他打了电话,进得院落,仍不见人影。喘口气的功夫,他睡眼惺忪地走出迎接,笑眯眯地给笔者解释:“一直守窑,太瞌睡了,刚醒。”说完,便不多话,但依然是笑眯眯的,给人一种和蔼的亲切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场不在大,出好作品才行。张文建的柴烧钧瓷,成本不菲,成品率低,但为了追求作品的完美,他一直使用最好的材料、采用最“苛刻”的工艺,从选料到成型,从上釉到烧制,几十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多年来,他就这样一直默默坚守着前行,追梦钧海不言悔。
艺术经历
博古堂钧瓷坊其实是张文建的家,院子方正,主楼三层,坐东朝西。院子北侧,从拱门进去,便见一垛垛木头。窑正烧着,透过上面的风眼,可见窑里火苗乱窜。
谈话间,笔者跟随张文建折回主屋,然后上得二楼展厅。展厅并不奢华,但一件件精美的钧瓷却让满屋生辉。这些器物虽然都是常见的《益寿瓶》、《梅瓶》、《观音瓶》、《象鼻尊》、《挂盘》等传统造型, 可每一件器物都显得古朴端庄、工艺考究,釉彩肥润不说,窑变自然、色泽华美,隐隐透出一种奢华感。徜徉在展厅,既是一次艺术的浸润,又是一次美的洗礼。
张文建作品《梅瓶》
张文建是土生土长的神垕人。1982年高中毕业后,他就到原禹县钧瓷一厂上班,先后干过成型、上釉、产品配套等,在工作中逐步了解了钧瓷生产的整个工艺。不久,由于他工作认真,做事执著,厂领导把他调到质量管理科工作,检查钧瓷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从而使其养成了严格按标准操作,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1984年4月,因工作成绩突出,还被禹县县委、禹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张文建作品《朱雀瓶》
1996年初,张文建所在的禹县钧瓷一厂倒闭了,迫于生计,他在家里建起小窑,开始了长达8年的古瓷仿制。其间,他仿过交趾陶,也仿过汝瓷、哥瓷、官瓷。这个过程让他不仅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各类瓷种的仿制,对陶瓷发展的脉络以及制瓷工艺有了清晰的认知,同时悟出一个道理:凡是名瓷,都是不计成本,使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最好的工匠烧制而成的。
2008年春,张文建把家改造成作坊,开始了他的钧梦之旅。
艺术特色
“有句话好像叫做‘只有传统的才是经典的’,我的认识可能有些狭隘,但我认为经典的就是好的,要想制作出经典的作品,就必须坚持去做最传统的、能流传下去的钧瓷。所以,从做钧瓷开始,我就坚持用柴窑烧制钧瓷,偶尔也用煤窑。我常年使用的钧釉只有两种,一种是当年钧瓷二厂最常用的钧红釉,一种是炉钧釉。我所选的器型和釉色决定了我做的钧瓷不会有复杂的造型和华丽的色彩,但它们古朴端庄、大气厚重,能让人感受到钧瓷的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张文建自信地说。
张文建作品《寿山炉》
张文建做事很执著。柴烧钧瓷成品率低、成本高,但为了追求钧瓷作品的完美,他不惜成本,从选料、成型、上釉到烧制的几十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出窑时,他像当年在质量管理科工作时那样,认真检查,稍有瑕疵,当即砸掉。多年来,他就这样一直坚持着。
张文建钧瓷的色釉迥异于与其他窑口,在于他的4个坚持:坚持用原钧瓷二厂最常用的钧红釉,坚持传统工艺,坚持传统造型,坚持用柴烧制。他选用的木柴,是特意从鲁山西部山区购进的含热量高的优质栗木;他聘请的烧窑师傅叫霍振保,是神垕有名“烧窑匠”,同时要求釉烧的温度不低于1300℃。他的窑口取名博古堂,就是寓意向传统经典致敬,传承传统经典,弘扬传统钧瓷艺术。
张文建作品《象鼻瓶》
张文建始终认为,钧瓷的特点就是胎质敦实、造型端庄、釉厚为本、窑变为神、开片为奇、釉画为绝。坚持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经典造型,使用玉质莹润的老釉方,采用柴烧技艺,才能烧制出端庄典雅、釉质浑厚、色彩瑰丽的珍品钧瓷。一旦烧成,便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孤品。
艺术成就
《名人传记》刊载的《张文建钧瓷作品欣赏》一文中,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对传统煤烧、柴烧钧瓷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产品釉色古朴、多变、自然。由于釉色丰沛,窑变自然,特别是经常烧出鬼斧神工的袈裟纹,常常受到藏家热捧。
现在,张文建的作品很少出现在市面上,大多为全国各地包窑的藏家收藏。“我的窑口基本不受经济下行和其他原因影响。以前是每个月三四窑,现在仍然是这样。”他说。
张文建作品《天池冰舞》
随着影响的不断增强,也有不少藏家建议张文建重新找块地方,建个有点规模的窑场。但张文建却有自己的想法:家庭作坊虽然小点,但更容易把控,更容易把作品做到极致。
谈到对钧瓷的理解,张文建有自已独特的心得:窑变色彩大致相同的钧瓷只能叫工艺品或产品,真正的钧瓷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孤品,钧瓷是神圣的,坚守传统工艺,努力突破窑变的极限,将是自己一生不懈的追求。
在坚持弘扬传统钧瓷艺术的道路上,张文建依然“稳健”前行。
作品赏析
双羊尊
挂盘(袈裟文)
荷口玉壶春
虎头瓶
夹板炉
孔雀瓶
鹿头瓶
双龙方瓶
观音瓶
资料来源钧瓷网,转载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