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钧别,记君于心——中国陶瓷设计泰斗张守智老师于2020年5月26日20点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世。
张老师是新中国陶瓷的见证者和推动者。1932年生,擅长工艺美术。1954年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专业毕业,后入研究班学习。1956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后为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历届中国陶瓷创作设计评比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著名陶瓷艺术设计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评估委员会委员。
张守智自50年代开始,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典用瓷“建国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外交部的“中国驻外使馆用瓷”、“人民大会堂国宴瓷”的设计和监制。参加了70年代的外交部“国礼瓷”,国庆35周年“国庆瓷”,2002年国务院“紫光阁用瓷”、陈列瓷及礼品瓷的设计和监制工作。
张守智先生为陶瓷行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也对钧瓷行业关怀备至。早在50年代他就到过神垕镇考察调研钧瓷艺术,并且几十年来他对钧瓷艺术一直关注,对于钧瓷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认为全世界陶瓷窑变釉均起源于神垕的钧瓷。
他促成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7年一次性收藏21件钧瓷精品活动,此举在全国陶瓷界引起强大反响。
2017年9月,张守智老师偕同清华美院教授吕晓庄夫人参加了第十届禹州市钧瓷文化旅游节,并亲赴多家窑口进行指导,广大钧瓷人备受感动和鼓舞。张守智先生还向北京陶瓷艺术馆推介了钧瓷,之后,一系列让钧瓷界瞩目的精彩事件连续涌现。
在张守智老师的提议推动下,2018年8月26日,北京陶瓷艺术馆组织举办了“中国陶瓷艺术设计高端人才研修班——国家名窑钧瓷班”。在开幕式上,禹州市钧瓷试验区办、北京陶瓷艺术馆签订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成立“禹州钧瓷北京推广中心”。此举在全国陶瓷界引起轰动,更是被钧瓷界誉为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2019年4月25日——4月27日,在张守智老师的认真而严格的遴选下,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收藏并永久展示58件钧瓷珍品。此举极大提升了钧瓷的影响力和荣誉度,这58件钧瓷珍品将永久“落户”雁栖湖畔,向世界友人展示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无穷魅力。
张守智老师对钧瓷行业做出的贡献数不胜数。正是有他这样的师长,禹州钧瓷才有不断走出去的辉煌。
如今斯人已逝,唯愿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