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专业团队 弘扬钧瓷文化 推荐大师窑口 助推钧瓷产业!

有了万千变化,钧瓷才有生命力

添加时间:2019-12-13 浏览次数:2385

在醉心于钧瓷创作的很多时刻,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杨晓平还会回想起少时忙碌于自家钧瓷作坊的场景。从曾经的家庭作坊到如今钧瓷界赫赫有名的杨志钧窑,杨晓平追随着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的脚步,逐渐成长为钧瓷界不多见的女性创作者,为钧瓷艺术增添了清新隽永之风。

 

1.jpg

杨晓平近影

 

初冬时节,杨晓平忙于钧瓷创作,也打理着窑口中的日常事务。在忙碌之余,她也在不断思考,探索着适合自己的钧瓷艺术道路。不久前,记者在杨志钧窑见到了杨晓平,与她聊钧瓷,谈创作。

1974年,杨晓平出生在神垕。其时,后来成长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杨志还在禹州钧瓷一厂工作,与后来成为钧瓷界第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刘富安等人跟随着老艺人们,不断提升着钧瓷创作技艺。

 

 

桃洗 杨晓平作品.webp.jpg

 

桃洗 | 杨晓平作品

 

杨晓平在童年里,见惯了父亲与那些叔叔、伯伯一同工作的场景。“那时候也谈不上对钧瓷有多热爱,只是觉得在父亲他们手中,一团团普通的泥巴变成不同的造型,上了看起来差不多的釉,经过火的淬炼,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非常神奇。”杨晓平说,那个时候,她就很愿意去尝试与泥土亲近,对于钧瓷创作也有了一份认同感。

1989年,杨晓平也进入禹州钧瓷一厂,后从负责上釉的车间转到实验室,跟随刘富安大师学习造型设计。父亲和刘富安对钧瓷精益求精的精神都深深影响了她。也是在几乎相同的时间段,杨志大师在家建起了个人窑口,尝试着烧制属于自己的钧瓷作品。杨晓平与哥哥杨晓峰、弟弟杨晓永一起,成为父亲的帮手。

 

旭日山河  杨晓平作品.webp.jpg

旭日山河 | 杨晓平作品 

 

在杨晓平的记忆中,杨志钧窑的起步充满艰辛。在那个普遍困苦的年代,想要干出一番事业非常艰难。“父亲带着我们建起窑口的时候,家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建窑炉的砖是借来的,用的柴是山上捡来的,煤也是从亲戚家借的。由于没有球磨机,我们都是把原料在别的地方弄好之后,再一点一点运回来。当时从其他厂买用过的泥料,在走廊上先踩碎,分成小块放在一个缸里,浸泡之后再加工,工序十分复杂。还记得冬天十分寒冷,老院子里没有院墙,我们常常顶着凛冽的寒风完成装窑等工作。”杨晓平说,父亲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孩子,就放松对她的要求,虽然没有像对待哥哥、弟弟那样严厉,但也要求她掌握钧瓷烧制的各个工序。

 

孔雀开屏 杨晓平作品.webp.jpg

孔雀开屏 | 杨晓平作品

 

“其实我一开始没想着学手拉坯,但父亲说,女孩子学这个,如果做得好的话,在钧瓷界一定非常吃香。也正是在父亲的坚持下,我认真学习了手拉坯技艺。”杨晓平说,从拉坯、成型到上釉、烧制,她得到了长时间的历练。杨晓平至今记得,当年家里刚开始烧制钧瓷,成品率很低,有时候一窑也成不了几件。“有时候开窑,父亲和哥哥一看不好,劳累了很长时间的他们就不再继续开下去,而是回去睡觉。我和弟弟晓永需要坚持把后边的工序做完,把窑清理出来。”杨晓平说,在那个年代,她没有因为是女孩子就得到优待,父亲和哥哥、弟弟加上她,都是家里的劳动力。她至今记得当年烧煤窑的时候,她和弟弟一人守一个火头,从引火开始就需要自己完成。

长时间的实践和历练,让杨晓平的钧瓷烧制技艺不断得到提升,杨志钧窑的经营情况也不断得到改善。1994年,她结识丈夫李胜强,夫妻二人成为钧瓷道路上的好搭档,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成为钧瓷界知名的夫妻档。

 

杨晓平《繁花似锦》.webp.jpg

繁花似锦 | 杨晓平作品

 

在钧瓷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声名显赫。从14岁进入钧瓷行业的年轻学徒成长为享誉全国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矢志不渝地探索着。杨志大半生致力于钧瓷文化的传播和艺术语言的探索,留下的很多宝贵经验让杨晓平受益匪浅。杨晓平说,父亲总结的“宁整勿碎、宁简勿繁”,简单的八个字包含了深刻的美学哲理和实践真知,值得用一生去感受。

“在父亲的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还有他对钧瓷艺术执着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父亲的作品既有新意又有传统技艺的烙印。他的作品古朴文雅,端庄浑厚。器型留给钧釉流淌、釉面变化的空间大、施展面广,没有画蛇添足之举,只有器型与釉色和谐统一的美感。父亲一直强调‘一线之差’,一件作品多一线少一线都不行。很多人觉得一件作品不好看,可能就在于‘一线之差’。”杨晓平说。

 

杨晓平《昭君出塞》.webp.jpg

昭君出塞 | 杨晓平作品

 

对于杨晓平来说,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让她继承、延续了杨志大师的创作思路和特点。她的作品新颖别致、简洁大气,富有钧瓷女艺人独特的艺术语言。“任何艺术,没有形体就没有形象。钧瓷的核心是釉色,釉色在火中的变化是核心与灵魂。正是有了万千变化,钧瓷才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杨晓平说,她会从女性视角出发,为钧瓷的创作提供另一种思路和可能。《孔雀开屏》《春回大地》《瑞兽呈祥》……一件件构思巧妙的作品,充分显示着杨晓平独特的情思和设计理念。

“无论是钧瓷材料的制作、手拉坯成型,还是对钧瓷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谋划,男性创作者和女性创作者有着很大的区分。女性创作者制作钧瓷可以扬长避短,适当选择小巧玲珑的造型,塑造出细腻别致的美感;可以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将自己对钧瓷的感悟体现于钧瓷创作之中,呈现出独特的釉彩之美。”杨晓平说。

 

玉净瓶.jpg

玉净瓶 | 杨晓平作品

 

杨晓平不仅精通钧瓷制作的种种工艺,而且丰富了钧瓷的生命语言。她牢记父亲总结的“宁整勿碎、宁简勿繁”宝贵经验与设计原则,凭借女性对审美的把握和对生活的理解,创作出一件件独特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成为陶瓷界的中坚力量,用她们与生俱来的细腻、温婉使陶瓷艺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杨晓平以自己对传统陶瓷文化的深刻领悟与女性独有的敏锐,致力于推动钧瓷文化的蓬勃发展和钧瓷艺术的不断进步。

 

本文原载于2019年12月13日《许昌日报》6版

微信图片_20191215195547.jpg

作者:王增阳 信息来源:许昌日报 6版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点击图片更换